绒毛杭子梢绒毛杭子梢-地理分布
1、绒毛杭子梢的地理分布广泛,主要存在于中国的云南和贵州地区,这些地方的山坡草地、路边、灌丛、林缘以及林下都能发现它的踪迹。它的生长高度适中,一般在海拔700-2000米之间。此外,它也在越南和泰国的部分区域有所分布,其中,红河河谷和蒙自是合模式标本的主要采集地。
2、绒毛杭子梢是豆科植物中的一种亚灌木,其高度通常在1米至2米之间。植株的嫩枝表面覆盖着一层独特的黄色绒毛,赋予了它独特的外观特征。叶片为互生,复叶由3个小叶组成。基部的小叶呈倒卵形,而顶端的小叶则逐渐变小,形状呈现出狭椭圆形的披针形。
3、绒毛杭子梢是一种独特的灌木或亚灌木植物,其高度通常在1-2米之间。植株全身覆盖着绒毛,嫩枝呈圆形或具5-6棱,表面布满黄色的绒毛,赋予了它鲜明的外观特征。叶子呈羽状三出复叶,托叶宽三角状披针形,长度大约在6-10毫米,基部宽约2-3毫米,外面密集地覆盖着灰白色的绒毛。
绒毛大油芒生态特征
1、圆锥花序是绒毛大油芒的显著特征,它拥有密集的分枝和小穗,长度在10-12厘米,宽度3-4厘米。分枝长约5厘米,且在每个节上簇生数枚。总状花序轴上覆盖着柔毛,下部裸露部分大约5厘米长,上部则有6-8枚短分枝,每枝长约1-2厘米,分枝顶端有3-4对小穗。小穗腋间有柔毛,成熟后会逐节脱落。
2、生境特点是裸岩面积大,多在30%以上。群落下的土壤瘠薄,土层厚度15cm左右,土壤含水率为6%~10%,有机质为1%~3%。群落特征是植物种类贫乏,结构简单,群落盖度低,只有20%~40%。
3、保护区海岸线总和长50公里,区内分布着发育良好、结构典型、连片较大、保存较完整的天然红树林,有红海榄、木榄、秋茄、桐花树等12种红树林等12种红树林植物,其中连片的红海榄纯林和高大通直的木榄在我国已为罕见。该区具典型的大陆红树林海岸生态系统特征,红树林中还栖息着多种海洋生物和鸟类,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4、草本,小穗含多花至1花,向顶发育根据花序、小穗、颖片、外稃脉纹、颖果和叶片结构、染色体、生理、生态分布等特征,划分为6超族。 黍亚科 分布世界热带地区。约210属,3000余种。
生态磨毛和纯棉磨毛的区别
原料不同、手感不同。生态磨毛和纯棉磨毛是两种不同的磨毛处理方式,它们在原料和手感上存在区别。首先,生态磨毛是一种对合成纤维面料进行磨毛处理的方法,常见的原料包括涤纶、锦纶等。而纯棉磨毛则是对纯棉面料进行磨毛处理。因此,原料的不同导致了两种磨毛面料的性质和特点也不同。
处理方式不同:生态磨毛是一种纺织业中的工艺,一般的坯布经过处理后,使用裹了沙皮的滚筒在布面进行摩擦,在布面上磨出一层绒毛。而纯棉磨毛则是一种全棉的面料,经过磨毛工艺的处理后,面料表面会呈现一定的绒感,提高面料的手感。面料特点不同:生态磨毛面料具有蓬松、厚实、保暖性能好的特点。
保暖性和舒适度:生态磨毛与纯棉磨毛相比,有更好的保暖性和舒适度。生态磨毛采用的是环保染色工艺和特殊处理技术,使得织物更加柔软、舒适,又能够保持良好的保暖性,适合在冬季使用。相比之下,纯棉磨毛的保暖性和舒适度相对较低。
手感不同;用途不同等。手感不同:生态磨毛面料蓬松、厚实、柔软的手感;纯棉磨毛则呈现出一定的绒感,提高了面料的手感。用途不同:生态磨毛因其蓬松、厚实的特性,常用于制作薄被,常用于夏季作薄被。纯棉磨毛则更适用于制作一些对保暖性要求较高的产品例如床上四件套。
生态磨毛好。生态磨毛具有纯棉的特性,保暖性更强,纯棉磨毛爱掉毛,起静电。生态磨毛更强烈的视觉效果,生态磨毛织物的染色工艺比纯棉的要更复杂,纯棉磨毛样式单一。
生态磨毛好。生态磨毛保暖性强、柔软厚实、质感丰盈,不易褪色和起球。这使得生态磨毛面料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触感舒适,并能够持久地保持美观。而纯棉磨毛容易起皱并需要经常整理以维持平整外观;在使用过程中会粘附一些细小颗粒或者头发,出现变形问题。
绒毛皂荚保护价值
经济价值:绒毛皂荚为极稀少的树种,该属和肥皂荚属Cymmocladus是云实亚科两个较原始的属,受到许多学者重视。保护本种,有科学意义。木材致密,为重要用材树种,荚果富含胰皂素,可作丝绸及优美家具的洗涤剂。树冠优美,荚果密被金黄色绒毛,悬垂枝头,微风吹动,金光闪闪,甚为美观,宜作为庭园观赏树种。
因此,绒毛皂荚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根据国务院1999年8月4日的批准)。作为极为罕见的树种,绒毛皂荚与肥皂荚属(Cymnocladus)一同被视为云实亚科中最为原始的属之一,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保护绒毛皂荚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绒毛皂荚的木材质地坚硬密实,是一种重要的木材资源。
绒毛皂荚是中国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全世界存在的野生数量仅有4株,分布在中国衡阳市南岳区,比堪称“植物界熊猫”的银杉还稀少,已经被重点保护。绒毛皂荚的濒危原因主要是自身繁殖能力弱。它是雌雄异株植物,它的荚果成熟后难以开裂,种子发芽率很低,因此在自然状态下更新能力很弱。
绒毛皂荚,作为豆科植物中较为原始的种类,具有重要的分类学研究价值,因此被国务院于1999年8月4日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自然繁衍能力较弱,人工繁殖过程中种子成苗率较低,但其木材质地紧密,其荚果具有独特的洗涤效果。
绒毛皂荚的生存环境对于它来说十分严峻,其自然更新能力非常弱,人工繁殖种子成苗率较低,这为它的保护带来了额外的挑战。因此,对于绒毛皂荚的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加强研究和探索更为有效的繁殖方法,以期在保护中恢复其种群数量,使其在适宜的海拔范围内得到生存,目前的海拔下限为750米。
”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技科副科长匡代勇介绍,绒毛皂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国十大濒危之一,也是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旗舰物种,南岳衡山特有物种。目前世界上仅存的9株野生绒毛皂荚均位于南岳,称得上是“活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