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技术推广论文2000字(2)
1、农业推广课程论文篇一:《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现状与发展》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虽然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纪元,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无法满足当前农村的发展需求,也进一步遏制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2、但实发工资却低于这个应发工资的标准,晋级工资不能及时的兑现,导致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实发职称工资与应发工资相差两个职级,严重挫伤了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部分农技推广人员将主要精力放在经营创收上,对公益性的农技推广工作热情不高。
3、关于农业推广论文3000字人,农业推广论文3000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摘要: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品,也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
4、发展农业节水事业,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提高有效灌溉率,是有效缓解农业水资源的办法.我精心推荐的一些节水新技术之栽培技术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节水新技术之栽培技术论文篇一 节水灌溉技术浅析 【摘要】在我国各个用水部门中,农业用水最多,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80%。
5、为了全面实现我国农业高效灌溉系统的建设,必须要大力推广基于物联网结合无线传感器技术的农业灌溉应用,建立基于物联网和传感器等新技术基础上的节水灌溉体系。
6、水稻栽培技术论文范文篇一 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摘 要: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产量与我国粮食安全有紧密联系。提高水稻产量,特别是单产,对于稳定粮食总量有直接作用。
生态农业标准体系及重要技术研究目录
生态农业研究与技术目录概述 研究背景与趋势生态农业作为21世纪农业发展方向,其可持续性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标准化成为推动其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需求。研究目的与价值建立生态农业标准体系有助于清晰发展路径,提升产业效能,并有助于实施国际标准化战略,推动行业进步。
这部作品源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项目成果——“生态农业标准体系及重要技术标准研究”(项目编号:2004DEA70810)。其核心内容聚焦于我国生态农业标准体系的构建,目标是建立一个清晰的框架,以支持各种生态农业模式的实施。在南方,我们看到的是“猪-沼-果”模式,它在标准体系的指导下得到广泛推广。
农业标准体系:主要是指围绕农林牧副渔各业,制定的以国家标准为基础,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配套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系列标准的总和,还包括为农业服务的化工、水利、机械、环保和农村能源等方面的标准。 这里把构成我国农业标准体系的各类农业标准做简单介绍。
简述我国的农业标准体系主要包括的内容 农业基础标准:是其他的农业标准的基础,是在一定范围内普遍使用的标准,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技术中会出现的名词,术语,符号,定义,包装,运输,科技档案管理等。
农业标准体系具有三个主要特征: 生物性: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影响,通过动植物生长实现,不同地区、技术条件下使用相同标准的经济效益不同。 区域性:农业产品品质受地区自然条件影响,需根据地区特点设定不同的作物生产区域。
生态农业实用技术内容简介
1、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书中详细介绍了无公害农产品的培育和开发,强调了在生态农业中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的严格把控。此外,生态农业规划部分为实践者提供了实用的规划策略和方法,帮助他们设计出既符合生态原则又经济效益显著的农业项目。
2、涉及技术包括废弃物转化肥料、利用生物质能源、动物粪便处理等,如糟渣加工利用、林木废弃物利用等。沼气开发和综合利用技术在西部地区尤其重要,通过厌氧发酵和固氮植物篱减少水土流失。利用沼气技术进行能源生产和有机肥制作,如沼液喂鱼、浸种和养鱼等,提高资源利用率。
3、二)管道安装技术:涉及管道安装的技术规范和注意事项。(三)输配系统检测与维护:讨论了如何确保输配系统的稳定运行。 沼气发酵产物利用 (一)沼气综合应用:探讨了沼气在农业和生活中的多种用途。(二)沼液和沼渣利用:介绍了如何有效利用沼液和沼渣作为肥料或资源。
4、由冯世南和彭玉荣两位专家主编的《沼气生态农业实用技术》一书,详细介绍了这一领域的关键信息。该著作由贵州科技出版社出版,于2007年4月1日首次发行。全书共173页,字数达到了106,000字,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技术内容。印刷工作同样在2007年4月1日完成,采用的是优质的胶版纸,保证了书籍的品质。
什么是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就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根据生态系统内有生命的生物群体与无生命的环境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规律建立起来的一个综合型的生产结构,在这个生产结构中植物通过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过程,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光、热、水、气和养料,二部分通过植物转化后,又归还给环境;一部分为植物体积蓄、贮藏。
生态农业是遵循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的新型农业。它运用现代系统工程的方法,充分利用生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建立起一个在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高产出的农业生态系统。生态农业运用生态学中生物占据各自生态位的原理,充分利用了空间结构.使作物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太阳能。
生态农业,简单地说,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事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生产活动。它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强调农、林、牧、副、渔业的综合发展为基本原则,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生态农业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生态农业 英文名称:ecological agriculture;eco-agriculture 定义1: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进行的农业生产。
在我国,“生态农业”的概念是1982年在宁夏银川召开的全国生态经济学术研讨会上提出来的。业内专家认为生态农业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模式,应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基础,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作用于传统农业,以期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问题一:什么是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它具有生产率高、稳定持续、综合性、有机性和效益性特点。
生态农业技术与产业化内容介绍
农村能源综合开发技术是另一个重要领域,它倡导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同时为农业活动提供清洁能源。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则着重于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品质,满足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首先,第一章介绍生态农业技术概述,第一节阐述了生态农业的概念与内涵,强调了中国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接着,第二节深入探讨了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的必要性,包括环境压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第三节概述了当前中国的生态农业建设现状,展现了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的进展。
生态农业,基于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原理,构建了一个融合系统工程与现代科技的农业生产体系。它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其核心理念是顺应自然、保护环境,追求低投入、少使用化肥农药和机械,更注重生态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而非单纯追求农产品数量和经济收益,排斥对现代科技的过度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