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堰的历史文化
1、三道堰古镇位于成都市近郊,郫都城区以北6公里,相传因“鳖灵(从帝)用竹篓截水做成三道相距很近的堰头导水灌田”而得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三道堰是成都平原上著名的水乡古镇。
2、每年农历端午节举办的龙舟会,以赛龙舟、抢鸭子、放河灯、歌舞表演、川剧座唱、书画展览等活动为主要内容,热闹非凡、人山人海,是三道堰镇久负盛名的传统文化节日。
3、三道堰是一座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西蜀古镇,素有“天府水乡”之誉。水乡广场 这个广场每年都还会举办赛龙舟比赛,现场也绝对热闹非凡。堰桥 三道堰其中的一个景点,属于三道堰的标志性建筑,因临近三道堰的第三堰而得名。这座桥由三座拱桥组成。 是一座集交通,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景观廊桥。
般若寺特色
1、般若寺融合了静修与净土念佛法门,修行氛围浓厚,学风淳朴,是修行者寻求内心宁静与正法的理想之地。寺内常年有僧人闭关静修,大殿则有僧众和居士共修,展现了其和谐的修行生活。自1982年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以来,寺内每年都有丰富的佛事活动举办,如法会、诵经等,吸引着信徒和游客参与。
2、寺庙占地7200平方米,是长春市最大的佛教寺庙,以三座并列的拱门山门为特色,门楼设计精巧,两侧红墙书有南无阿弥陀佛的字样。寺内建筑宏伟,天王殿内供奉弥勒佛和四大天王塑像,后有护法韦驮菩萨像。大雄宝殿作为核心建筑,外观庄严,内部装饰华丽,收藏众多佛教经典。
3、般若寺,这座坐北朝南的古建筑群位于我市沈河区大南街般若寺巷8号,占地2289平方米,建筑面积2037平方米,是我市保存较为完好的佛教建筑之一,属于比丘尼庙。其建筑以砖木结构的硬山式为主,中轴布局严谨,主要殿堂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展现了严谨的中轴对称特色。
4、寺境风光秀丽,古人概括为丹凤朝阳、晕亭远眺、平桥天籁、石锣流韵、金桂飘香、红梅吐艳、铁甲千秋等十二胜景,号称“小青城山”,也许都江堰著名风景太多,不事张扬的古寺就不那么出名了。
5、松柏寨中的般若寺,被尊为川东的神圣景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咸丰年间,由甲辰科举人张德元、郭肇林和李世猷等人发起建造。位于高桥镇般若村,寨墙周长达到十里三分,略高于当时的内江县城的九里三分,显示出其规模之大。
6、般若寺的建筑风格具有中国传统佛寺的特色,同时参考了北方寺庙建筑的习惯做法。寺庙的山门为并列的三座拱门组成,门楼檐角飞翘,错落有致,建工精巧。门侧红墙写有“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寺内殿堂耸立,树木成荫,蔚为壮观。
简阳有多久的历史?
1、简阳的时间非常长,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三国是时候,刘备的谋士--“简雍”就是简阳人。在成都到重庆这条路上,以前简阳是经济最好的县市,现在就不好说了。有一本书叫“天府雄州--简阳”里面都有介绍的。
2、简阳古城:简阳古城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曾是蜀国的都城。古城内的古街、古巷、古建筑都保留着古朴的风貌,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在这里,游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简阳美食,购买特色的手工艺品,感受古城的历史韵味。
3、简阳古为蜀国地,秦时属蜀郡。南朝宋(公元420-479年)称牛革卑 县,隶益州蜀郡(郡治今成都)。西魏恭帝二年(公元555年)改牛革卑 县为阳安县,并置武康郡(郡,县治今简城镇),以阳安山得名。
4、成都东边的”天府雄州“简阳,有着两千余年历史从汉代的牛鞞县到隋代的简州民国的简阳县再到今天的简阳市从古至今这片土地上留存了丰富的文物古迹,如果要用一些词语来形容简阳除了山明水秀、依山傍水、人杰地灵等外源远流长是最能比喻它的历史厚重感。沱江沿着沱江的一路寻访它的轨迹,就可与简阳相逢。